2006年,MAD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关于未来北京的畅想—“北京2050”。其中的“胡同泡泡”提案,提出旧城改造不一定需要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加入犹如超越时空的“泡泡”,像磁铁一样更新社区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
马岩松说:“这是一种“微观乌托邦”式的理想,我希望这些“泡泡”像新生的细胞一样具有生命力,赋予老建筑一种活力,并通过改变局部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
西打磨厂街218号院的修复、改造,起源于2014年由天街集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旧城更新研究计划“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MAD在此研究项目中对旧城更新规划提出了不动、更密、针灸、精神四个原则。后来218号院成为了这个研究的试验点。
【针灸】
MAD在院子里加入了三个由不锈钢打磨制作而成的泡泡。其中一个是一处独立的会客室/共享工作空间;另一个除了会客及共享空间的功能外,还可让人们通过“泡泡”内的回旋楼梯自由穿梭于一二层之间。
【不动】
沿街立面:老北京四合院的古朴气质必须透过灰墙灰瓦来展现,因此MAD保留了沿街立面原有的色调。入口立面的窗调整为单扇的透明玻璃,由此增大了采光面,让建筑在古朴中透出一点现代的气息。
第二进院:内院部分拆除了院内后来的加建乱建,恢复了原有格局空间。
第三进院:庭院里有清朝时欧式院落特有的装饰性木雕房檐,MAD对可以保留的木雕去除表面污痕,重新恢复光泽,不能保留的按同样的尺寸花纹重新制作,最后恢复了这一立面特色。门窗部分则恢复了原来的木格扇,保留了原来的图案与开启方式,采用木和窗的结合,形成开敞立面。实墙面部分同样采用水刷石立面,整体恢复了原有立面的古朴风格。
老舍曾说:“老北京的美在于建筑之间有‘空’。”北京旧城改造,如何保持让这份“空”可以继续自由发展,同时以艺术的方式从功能及精神层面活化社区,将是MAD旧城改造继续研究及试验的方向。
《泡泡》现场安装过程
《泡泡》工厂打磨抛光
《泡泡》工厂装车待运
《泡泡》整装待发